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要以科教融汇引领产教融合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杨小东表示,只有实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大格局,高校的科研和教育才能适应产业市场化规则。
佛山市顺德区是国内重要的制造业高地,拥有全国最大的空调器、电冰箱、热水器、消毒碗柜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电饭煲、微波炉供应基地和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2022年12月底,顺德区决定,要坚定不移打造最友好的制造业强区,力争3年内从万亿工业强区迈向1.5万亿新台阶。
顺德的快速转型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人才的支撑。在新时代,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以科教融汇引领产教融合”的新思路,办学能力持续提高,在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在重要的科技指标中位居广东省乃至全国高职院前列,并连续4次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日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杨小东与本刊对话,就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产教融合电脑周边IC、产学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这些方针、政策指引下,您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格局?
杨小东: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解决产教融合体系化问题的战略性方针。在此方针指引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战略性、指导性、支持性文件。在这些方针、政策指引下,职业教育和产业体系将呈现科技引领、产教匹配、优势互补的新发展格局。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关系没有理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学校跟企业的合作,大多是点对点的校企合作,不是体系化的产教融合。解决产教融合体系化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实现“三融”:职普融通,就是要破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壁垒,尤其要理顺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关系;产教融合,就是要破除职业教育和产业体系的壁垒,理顺产业和教育的关系;科教融汇,就是要破除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壁垒,理顺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只有实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大格局,高校的科研和教育才能适应产业市场化规则,才能做好社会培训、成果转化,才能反哺人才培养。
杨小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
2023年5月,佛山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联合体以佛山市高新区顺德园为依托,由佛高区顺德园管理局、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多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组建而成。联合体整合“政、行、企、研、校”优势资源,合力探索并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更加精准的技术服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全国机器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共同体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指导下,由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同济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行业组织、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百余家会员单位共同组建的产教融合互动创新型组织。共同体实现了跨区域产教资源的汇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协同技术攻关,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实践能力项目和教学装备,支撑全行业发展。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通过承担企业横向课题的方式,有组织地开展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技术服务,并从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重点任务出发,增强实践中心“自我造血功能”。
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顺德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态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哪些新需求?
杨小东:顺德工业和制造业较为发达,但技术进步日新月异,顺德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何从“顺德制造”向“顺德智造”和“顺德创造”快速转型的关键问题。虽然受宏观环境影响,“2023顺德企业100强”2022年的净利润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有些企业仍维持着高质量发展态势。例如从家电企业起家的美的集团,已经逐步转型为全球科技型企业。美的收购了库卡之后,顺德在机器人产业领域集聚了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全国唯一工信部认可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顺德制造类企业要想在新一轮经济形势下抢占先机,继续走在前列,就必须在各方面不断创新,包括传统产业的升级、产业的整合和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因此,职业教育需要以科教融汇引领产教融合,具体来说整梯,就是通过创新型教师团队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引入教学,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实践中心等方式,与企业共建、共享技术创新平台,共育高层次技术人才,共同提升产业工人整体技术技能水平。
您提出,职业教育需要以科教融汇引领产教融合井盖鼻子。那么,职业院校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杨小东:首先,职业院校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于应用研究,技术产业化是职业院校的根本优势所在。其次,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就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新时代数字化产业工人。最后,职业院校与本地行业、企业关系紧密,其目的就是为了无缝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又是创新的基础,技术只有成为产品的时候才能够成为创新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应在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中找准自己定位,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才培养。作为职业院校,我校始终致力于在科学技术化及技术产业化进程中找准自身位置,不断提升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能力。
杨小东:在顺德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以“双高计划”为契机,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以平台为依托、项目为纽带”的科教融汇新思路,从而将自身的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在此思路下,学校紧盯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构建运行良好的科研平台,依托平台承接科研项目,基于项目形成科研团队,通过项目化教学强化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构建科技研发与学生学习同轨、成果产业转化与课程转化同步机制,形成了“以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杨小东:第一,以理促管,加强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效率。我们始终认为,在规范人的行为时,制度是最重要的。学校加强部门间的协同,构建了科技处、教务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全方位谋划学校发展层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为使制度设计更具针对性,找准学校发展短板,强化精准施策,科技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管理,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各种管理程序,大幅度提升科研管理效率。
第二,平台依托,项目纽带,对接重点产业,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开发难题。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上面提到牵头建设佛山市域产教联合体、机器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重要平台。为更好地聚集智力及设备资源,促进“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结合专业群建设要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现有的39个科研及社会服务平台进行了全面整合,建设并重点打造了包括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在内的7个产科教融汇平台及13个应用技术开发团队。针对区域“中小微”企业多、“高精尖”企业少的特点,学校与世界五百强企业联合组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助力区域产业高端化发展;建设地方新型智库,依托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商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顺商发展研究会等平台,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第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标准制定,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学校先后与多家机构取得联系,把有效专利技术成果推向市场,增进技术供求双方之间的了解,提高学校技术成果转化率;有效整合顺德商务和科技服务业创业基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促进核心技术产业化;鼓励教师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制定工作,为提高区域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地位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技术成果转化教学资源,促进三教改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将教师承担的科研、技术服务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将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融入课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企业生产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以行动为导向,将前沿技术开发转化为可操作、可实施的教学资源,做到教师紧跟前沿技术、教材贴近岗位需求、教法更合学生兴趣。建立完善促进项目化教学及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出台项目化教学管理办法,构建“产业需求—平台搭建—团队建设—项目引入—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构建—SRP计划实施”的机制链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杨小东:强化科教融汇,推进产教融合,职业院校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关键问题:做好对接,特别是与区域及产业的对接,重视联合体及共同体打造;强化制度设计,好的制度能够使无序变成有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促成合力,形成体系化产教融合生态;强化人才培养,集聚各方资源,着力打造好学校实践中心、推动建设好公共实践中心、协同打造好企业实践中心,提高价值链水平,提高贡献度;做好团队建设,特别是组建跨部门、跨单位的团队,形成合力,提升服务能力。
杨小东:一是完善政策扶持,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教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足的问题,学校计划出台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加大对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支持力度,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引入教学。另外,学校即将出台支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资源,与库卡公司、同济大学等共同体成员单位携手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
二是夯实办学基础,做好职业教育的5个新基建任务。参照教育部副部长吴岩的讲话精神,着力建好专业、建好课程、建好师资队伍、建好实践基地、建好教材,力争实现“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5个新基建任务也是整个产教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强化典型经验推广。结合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展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贯彻落实“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实践经验为引领,及时推广创新融合典型经验。